ST波段上升急性心肌梗塞 把握急救黃金時間 |
2009-05-10 11:10:00 優活健康網 uho編輯部 |
不久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同時有兩位年近八旬的男性病人就醫,平常都有抽菸習慣,ㄧ天兩包香菸已經40~50年。
一位病人在早上八點多發生嚴重胸痛且冒冷汗,因持續胸痛到達該院急診就醫,心電圖有明顯典型ST段上升,急診醫師立即給予氧氣、抗血小板藥物及抗凝血藥物等標準治療,因為還在黃金時間內,經病人及家屬同意,立即安排緊急心導管檢查治療,冠狀動脈攝影檢查發現病人右冠狀動脈完全阻塞,之後進行血栓抽吸術、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併支架植入術,術後病情穩定並於住院五天後繼續門診追蹤治療。
另一位病人則是在凌晨發生嚴重胸痛且冒冷汗,早上曾至診所就醫,診所醫師安排完心電圖後特別吩咐趕快到大醫院接受治療,但因胸痛還可以忍耐,於隔天早上才到該院急診。其心電圖有明顯典型ST段上升,並且ST段上升導極已經有Q波產生,急診醫師立即給予氧氣、抗血小板藥物及抗凝血藥物等標準治療,在給予詳細解釋後,安排至加護病房住院。
住院後所測得的上升心臟酵素也在下降中,病人因心因性休克併急性肺水腫,立即由該院安排心導管檢查治療,冠狀動脈攝影檢查發現,病人右冠狀動脈完全阻塞,當時進行血栓抽吸術、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併支架植入術,病人雖然在住院中沒有惡化致呼吸衰竭,升壓劑也慢慢停掉,但病人住院天數卻到達15天,出院後續門診追蹤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醫師李修豪表示,這兩位病人不管在危險因子、心導管檢查結果、心導管治療方式方面都幾乎一樣,但是一位是在黃金時間內接受標準心導管再灌流治療,另一位卻是在黃金時間後才至醫院急診,雖然也接受了心導管再灌流治療,但所發生的併發症、總住院天數、社會醫療成本、家人所承擔的身心負擔卻差距很大。
李修豪說,急性心肌梗塞分成透壁型(transmural)及心內膜下型(subendocardial)兩種,最初標準藥物治療大致類似,但是典型透壁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如果及時到醫院,最重要的就是在黃金時間十二小時內實施再灌流(Reperfusion)治療,打通已經完全阻塞的血管。
這兩型心肌梗塞在臨床上是以心電圖判斷,典型透壁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若及時到醫院,心電圖會有明顯ST段上升,在這種狀況下,搶時間把血管打通是很重要的。其目的是要使正在壞死中的心肌組織恢復血流灌注,越晚打通,併發症越多。
但他說,往往最常被延誤的部份,就是病人抵達醫院急診就醫太晚,這類病人根據西方(1987 to 2000)統計資料,有50%病人從有症狀至到達醫院的時間已超過4小時,有9~30%病人從有症狀至到達醫院的時間已超過黃金12小時。另外,女性、老人、低社經地位、少數種族、及晚上六點後到早上六點發作比較會有延緩就醫現象。
留言列表